“河北路析分为河北东路治北京大名府以卫幽蓟、以扼德州之势,河北西路治真定府以卫新云。”
“河东路析分为河东北路治太原府以卫新云,河东南路治隆德府拱卫京畿、以扼潞州之势。”
“此十路一立,则外无北辽之患,内无教乱之忧。”
“陕西路析分为京兆府路治京兆府、延庆路治延州、秦凤路治秦州,取吐蕃诸部熙河之地设熙河路治熙州。”
“此四路一立,则西夏之事可成矣。”熙河路辖熙州、河州、洮州、岷州、迭州、宕州、西宁州、兰州等八州,均系吐蕃诸部所占,吐蕃诸部近年来对陕西、西川两路多有袭扰,建立熙河路,收复河湟,可以隔绝西夏与吐蕃的联系,从右翼边境压迫西夏,彻底解决西夏威胁,消除西部边患。
熙河开边之策并非王安石和沈括两人所谋划,江州德安人王韶于胜吉十五年秋献上《平戎策》,提出“收复河湟,招抚羌族,孤立西夏”方略。王韶,字子纯,胜吉六年进士,与苏轼、苏辙等人同年,是欧阳修的弟子。在场的都是大周最有权势之人,自然熟悉王韶《平戎策》及熙河开边之策,对于王安石将熙河之地计入大周国土也没有异议。文彦博作为身兼东、西两府首席的宰相,此时却不得不发话,“我大周如收复河湟,恐耗费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而吐蕃的反抗活动将难以骤平,朝廷将投入更多的兵力维持。收复国土虽好,如果负担太重,则需要陛下三思。”
“欧阳爱卿和沈爱卿以为呢?”
“臣附议,开疆拓土虽好,也需要守得住才有意义。”欧阳修回道。
“臣以为收复河湟之地后,如能借势击溃西夏,则熙河一地自然安宁,河西河套之地也将尽归我大周所有。”沈括回道。
柴勐拍手道,“朕亦认同石相和沈爱卿之言,五者取其三,此事无需再议!石相请继续。”
王安石整理了一下头绪,继续言道,“西川路析分为益州路、利州路;峡西路析分为梓州路、夔州路。此四路一立,则西南可稳矣。”
“淮南路析分为淮南东路治扬州;淮南西路治寿州。”
“江南路析分为江南东路治江宁府;江南西路治洪州。”
“此四路与两浙路乃我大周的粮仓熟地,可保我大周衣食丰足。”
“荆湖南路、荆湖北路、福建路、广南东路、广南西路五路维持不变。”
“河东路析分为河东北路治太原府以卫新云,河东南路治隆德府拱卫京畿、以扼潞州之势。”
“此十路一立,则外无北辽之患,内无教乱之忧。”
“陕西路析分为京兆府路治京兆府、延庆路治延州、秦凤路治秦州,取吐蕃诸部熙河之地设熙河路治熙州。”
“此四路一立,则西夏之事可成矣。”熙河路辖熙州、河州、洮州、岷州、迭州、宕州、西宁州、兰州等八州,均系吐蕃诸部所占,吐蕃诸部近年来对陕西、西川两路多有袭扰,建立熙河路,收复河湟,可以隔绝西夏与吐蕃的联系,从右翼边境压迫西夏,彻底解决西夏威胁,消除西部边患。
熙河开边之策并非王安石和沈括两人所谋划,江州德安人王韶于胜吉十五年秋献上《平戎策》,提出“收复河湟,招抚羌族,孤立西夏”方略。王韶,字子纯,胜吉六年进士,与苏轼、苏辙等人同年,是欧阳修的弟子。在场的都是大周最有权势之人,自然熟悉王韶《平戎策》及熙河开边之策,对于王安石将熙河之地计入大周国土也没有异议。文彦博作为身兼东、西两府首席的宰相,此时却不得不发话,“我大周如收复河湟,恐耗费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而吐蕃的反抗活动将难以骤平,朝廷将投入更多的兵力维持。收复国土虽好,如果负担太重,则需要陛下三思。”
“欧阳爱卿和沈爱卿以为呢?”
“臣附议,开疆拓土虽好,也需要守得住才有意义。”欧阳修回道。
“臣以为收复河湟之地后,如能借势击溃西夏,则熙河一地自然安宁,河西河套之地也将尽归我大周所有。”沈括回道。
柴勐拍手道,“朕亦认同石相和沈爱卿之言,五者取其三,此事无需再议!石相请继续。”
王安石整理了一下头绪,继续言道,“西川路析分为益州路、利州路;峡西路析分为梓州路、夔州路。此四路一立,则西南可稳矣。”
“淮南路析分为淮南东路治扬州;淮南西路治寿州。”
“江南路析分为江南东路治江宁府;江南西路治洪州。”
“此四路与两浙路乃我大周的粮仓熟地,可保我大周衣食丰足。”
“荆湖南路、荆湖北路、福建路、广南东路、广南西路五路维持不变。”